典型案例
刘某,A区房屋安全鉴定所副所长,受该区房管局委派,担任甲片区征收项目组组长。陈某,A区国有B公司办公室主任,负责配合甲片区征收项目组,处理涉及本公司资产的征收事宜。
2020年征收工作启动后,陈某得知B公司乙楼栋(系无产权证工业用房)属于征收范围。为骗取补偿款,陈某在公司内部台账中将乙楼栋性质填写为住宅用房,并谎称征收工作需要,在骆某等七人名下各登记1间房屋,要求在收到补偿款后转交自己,骆某等七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予以同意。按照征收工作规定,房屋性质及权属情况需由征收项目组核实确认。为顺利通过审核,陈某找到刘某告知其更改乙楼栋性质的实情,并提出一起合作骗取补偿款。二人商议后约定陈某将乙楼栋的另外4间房屋交由刘某登记,刘某对陈某登记的7间房屋予以确认,各自获取相应的补偿款。随后,刘某采用与陈某相同的方法,以欺骗方式将4间房屋登记在万某等四人名下,万某等四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同意收到补偿款后转交刘某。在刘某审核通过11间房屋的性质及权属情况后,国家按照每间31万元的价格进行了征收。陈某收到骆某等七人中五人转交的补偿款,刘某收到万某等四人转交的补偿款。
分歧意见
本案中,对刘某、陈某的行为如何定性以及犯罪金额如何认定,有四种不同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陈某以骆某等人名义骗取7间房屋征收补偿款的行为构成职务侵占罪,将4间房屋交由刘某登记的行为构成行贿罪,应数罪并罚;刘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收受4间房屋征收补偿款,并为他人谋取利益,构成受贿罪。
第二种意见认为:陈某违规处理11间房屋的权属登记,致使公共财产遭受损失341万元,构成滥用职权罪;刘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骗取4间房屋征收补偿款,构成贪污罪。
第三种意见认为:刘某、陈某均构成贪污罪,陈某贪污金额为7间房屋的征收补偿款217万元;另外4间房屋交由刘某处置后,陈某已无实际支配权,对应的征收补偿款124万元由刘某承担刑事责任。
第四种意见认为:刘某、陈某构成贪污罪共犯,二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征收补偿款的共同故意,客观上各自利用职务便利共同实施了骗取行为,应当共同对11间房屋的341万元征收补偿款承担刑事责任。
评析意见
本案中,笔者同意第四种意见,具体分析如下:
一、从财物性质上看,陈某的行为不构成职务侵占罪
贪污罪与职务侵占罪均体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二者的一个主要区别在于侵占的财物性质不同。职务侵占罪的侵害对象是非公共财物,即非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财物;贪污罪的侵害对象是公共财物,即刑法第九十一条规定的“公共财产”。本案中,刘某、陈某的行为侵害对象是11间房屋的征收补偿款,拨付主体为国家机关,在性质上属于“公共财产”中的国有财产,故而职务侵占罪不能成立。
二、从主体身份上看,陈某的行为不构成滥用职权罪
依照刑法相关规定,渎职犯罪的一般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相较于贪污受贿犯罪的一般主体为国家工作人员,内涵有所不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九章渎职罪主体适用问题的解释》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范围进行了明确,规定了“在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等三种类型,认定的关键在于是否代表国家机关从事公务。本案中,陈某系国有企业员工,其职权来自于B公司授权,负责配合处理涉及本公司资产的征收事宜,既未接受国家机关委托,也未从事公务,故而不具有滥用职权罪的主体身份。
三、刘某、陈某的行为应认定为贪污罪共同犯罪
贪污罪和受贿罪均以国家工作人员所具有的职权为基础,贪污罪的本质在于“监守自盗”,利用职务便利侵吞自己管理、经营的公共财产;受贿罪的本质在于“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便利索取或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在贪污案件中,行为人将职务权力作用于管理、经营的公共财产,采用侵吞、窃取、骗取等方式予以非法占有。在受贿案件中,行为人将职务权力作用于行贿人请托的事项,并收受财物作为“交换”。
本案中,陈某将4间房屋交由刘某登记,以换取刘某对另外7间房屋登记的认可,看似是“权钱交易”,实则是共同侵吞公共财产。首先,二人在主观上明知征收补偿款由国家机关拨付,陈某以4间房屋登记为媒介,与刘某形成共同骗取国有财产的犯罪故意。其次,二人在客观上各自行使职权,分别实施了虚假登记、违规审核等行为,共同完成对征收补偿款的骗取。再次,二人在犯罪过程中不存在“权钱交易”和请托事项,不法行为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公共财物的所有权,而非职务行为的不可收买性。因此,刘某作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审核职权与陈某勾结共同骗取征收补偿款,二人应当以贪污罪共犯论处。
四、刘某、陈某应当共同承担刑事责任
我国刑法确立了共同犯罪“部分行为全部责任”原则,行为人要对参与的全部犯罪事实负责,进而根据各自的地位和作用,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本案中,刘某、陈某二人的主观故意与客观行为均及于全部11间房屋,并共同实现对法益的侵害,因此,都应当对全部犯罪事实和犯罪金额负责。在国家机关全额拨付11间房屋的征收补偿款后,刘某、陈某的共同贪污行为即已整体既遂,其中2间房屋的征收补偿款未实际转移给陈某,属于贪污既遂后的赃款去向问题,仅能作为酌定量刑情节供司法机关参考。(重庆市九龙坡区纪委监委 伍晋 杨黎)
本文网址:http://www.whsctgs.com/news/info2204.html
相关推荐
- 2025-10-24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陕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
- 2025-10-24最高法一巡副庭长张勇健: 审理建设工程合同案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2025-10-24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设工程承包合同案件中双方当事人已确认的工程决算价款与审计部门审计的工程决算价款不一致时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电话答复意见
- 2025-10-24定金、订金、押金、意向金、违约金 一文读懂!
- 2025-10-24民事诉讼时效、期间一览表(2025)
- 2025-10-10最高检发布金融领域职务犯罪指导性案例甄别以投融资方式收受贿赂
- 2025-10-10以案明纪释法丨国企工作人员侵吞本单位财物行为性质分析
- 2025-10-10业务课堂丨单位受贿还是共同受贿
- 2025-10-10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四十七批指导性案例
- 2025-10-10最高院:公司法定代表人将公章和个人名章交于他人保管或控制 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均视为赋予他人对外使用公章的权利
友情链接: 服务宗旨:以“客户满意”为中心经营理念:以人为本 团结务实 实业城投 服务社会
地址:内蒙古乌海市海勃湾区110国道1090公里处(原儿童福利院院内) 电话:0473-2881887
Copyright © 2019 乌海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蒙ICP备17000474号-1


